首頁 | 網站緣起 | 聯絡我們 | 民眾登記
 
選擇日期,或鍵入文字

返回發聲空間
西九項目—如何達致良好管治
和平崛起與香港核心價值
莫宜端 ─ 隨後這一代

發表意見/加入最愛

巴芙「泡湯」? ──文化遺產的政治角力     意見 0/瀏覽 0   

莫宜端 ...
2007/08/26 22.31

一個城市或國家,對於其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究竟孰輕孰重?

在「文物保育」這課題上較遲入學的亞洲、非洲和阿拉伯等地區,一大群「老掉牙」的建築、寶物,真箇是各施各法,莫衷一是。香港的民間智慧普遍認為,因為歷史原因,歐美一般較重視文物保育,配合已發展了一段時間,對歷史、文化、文明的「對外宣傳」和「文化外交」等策略,在當地要保護文物,似乎是天經地義,甚少遇到像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保育資金不足、核心保護區被新建的豪華旅館「侵佔」的笑話。但觀乎近日英國溫泉城的政治風波,可見要有效且經濟地保護文物,顯然仍不是一樁簡單的差事。

** 巴芙「泡湯」工程的教訓 **

到過英國的旅客,對古老溫泉城巴芙(Bath)應不會陌生。在巴芙,二千多年前羅馬人居住時期遺留下不少公共浴池、澡堂建築,最為人熟知的有羅馬澡堂(Roman Baths)、十字澡堂(Cross Bath)等,即城市人現在流行水療或哈日/哈台族所謂的「泡湯」。看準這個新興玩意,巴芙當局於1997年通過將溫泉城來個大翻新,讓人們不光是遊覽,也可以倣效古人在那兒浸浴。工程原定耗資700萬磅,有新的建築,也有古物修復工程,請來著名的Grimshaw設計公司,建設多個浴池,其中一個標榜加上透明天幕屋頂,讓浴客一邊浸浴,一邊欣賞四周風景。營運商當然不忘設計「全包宴式」的水療療程,盡量做到古今融合,期望以此掙來可觀的利潤。

但這個巴芙的新地標的營運商,去年九月底不得不再次尷尬地宣布:新浴場還是開放無期。原因是工程期間,部分浴池出現嚴重滲漏。工程造價的「漏水」情況,亦因多次的延誤而飆升──比原定的2002年開幕時間延遲了兩年,令當地政府要為工程額外撥備1700萬磅;整個項目預算亦由1257萬磅增至3500萬磅。目前誰來問責──是設計師的疏忽,抑或承建商的問題,仍在整個英國鬧得沸沸揚揚。

在文化瑰寶面前,只顧講金,避免不了被認為是一身銅臭。但工程是靠當地議會支持才能上馬,上馬後有份結帳的是巴芙的居民:如何能過地區議會的一關,說服議員和其所代表的居民肯為工程承擔額外公帑?這不再是文物開發、保護孰輕孰重,而是地區政治角力和論述誰能佔據上風的問題了。徘徊於創「新地標」和如何保護中區警署建築群等「老地標」之間的香港,從中應可有所啟示。

事件帶來不少輿論質疑,文化旅遊的建設為誰而設?當然,花這麼多人力物力,將古文物注入新生命,主要是為吸引國內外遊客。但這個「旅遊」建設以「文化」為名;巴芙的「文化」內涵又是什麼呢?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在《文化、文明與世界經濟政治發展及國際關係》一文中論到,文化不是少數人的空談和經典著作,而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以至一個社區長期實踐所形成的,是深入民心的,也是影響人們行為的思想、意識、價值、習慣和行為方式。即是說,巴芙的文化建設,非單為旅客而作,而是要跟當地的民情、經濟、氛圍相融。雖然現時出現爭議,但觀乎媒體報道,整個社區均有參與討論,不論是從文化層面、旅遊、財政抑或環保方面,也有不少真知卓見出現。

這個全民參與的文化建構(當然包括爭議),並沒有以「一言堂」形式作出決定那麼快捷、省事,但卻反映民主程序的開放性,使得決策機關變成「智慧競技場」,使得地區政府和政黨代表必須而且也能夠不斷從民間吸收更多元的建議。

** 文化旅遊為誰而設? **

巴芙不單是羅馬人遺蹟,也是屬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巴芙居民;不單屬於巴芙,也屬於整個英國;不單是英國的,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叫遊客也能藉此與人類的歷史緊扣起來。不期然想到最近鬧得滿城風雨中環警署的文物建築群、喜帖街……與其在商業投資Vs政府出資、餐廳Vs博物館等功能和財政上尋索出路,不如認真地探討如何透過公民社會,透過制訂更完整的香港史課程,促進市民對這些文物古蹟的認識,並認同它們與港人是一個由歷史長河連結的「生命共同體」。惟有在社區出現普遍的訴求,文物的保護和保育,即使過程充滿政治和財政考慮,才不會偏離其應有的軌跡。

暫時沒有意見

發表意見/加入最愛

您好,朋友!
立即登記成為民眾

以本主題為最愛的民眾 0
© 2007 ActualVoi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