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站緣起 | 聯絡我們 | 民眾登記
 
選擇日期,或鍵入文字

返回發聲空間
回憶:回憶是為了下一代
回億:在歷史中懸吊
回憶:集體記憶
後九七香港夢幻生活 - 回憶、符號與空間

發表意見/加入最愛

回憶:沒有故事的故事人     意見 0/瀏覽 0   

Kung Lap Yan ...
2007/09/29 21.01

少時,很喜歡聽爸爸細訴他成長的故事。例如,他怎樣以不同詭計在火車買瓜子;為了慳火車費,他帶著妹妹由大埔步行到九龍;如何在廢紙箱,拾舊英文報紙學英語;如何破案等等。這些故事或多或少成為我面對人生困境的推動力。當我有孩子時,我也倣效先父向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可惜的是,我的故事少了一分歷史感,少了一分生活的掙扎。

先父的故事是一個「傳統典型」的香港故事(從一個漁港成為一個先進城市),而我的故事主要是我頑皮的事跡。雖然我經歷了《獅子山下》的時代,但我不是在貧窮家庭成長。因此,我明白年青一代的香港人對當年(二00三年)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唱《獅子山下》和電視台重播《獅子山下》沒有太大的迴響。究竟我們有甚麼共同故事?有甚麼集體記憶?

昔日在外地升學或參加某些會議期間,每當他們辦國際晚會時,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同學或參加者都會穿上民族服裝、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等等。然而,香港人卻沒有甚麼傳統可以表現出來,我們有的只是「Made in Hong Kong」,但踏入上一世紀九十年代,「Made in Hong Kong」也沒有了(因工業北移),只餘下「九七」。今日有的只是普選,沒有其他了。二00四年,有三百位人士簽署維護香港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但這些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嗎?充其量,這些價值只是任何城市應要有的社會秩序,談不上有香港特色的核心價值。弔詭的是,我們的社會並沒有故事說明我們曾如何維護這些核心價值。

九七後,我們學習新故事。例如:學唱國歌、學領導人拍手的姿態、學國內說話(感覺良好)等等。然而,當沒有微觀故事襯托時,這些故事只會屬於政治上的意識形態,與我們的故事是疏遠的。

舊區拆卸、新社區的建立、經濟至尊論主導,和社會已極快速度轉變等等,不利香港人建立他們的故事,因為故事需要時間沉積。當未有時間好好形成故事時,香港人已進入新故事,忘記仍在編寫的故事。結果是,我們對這地看似有感情,但說不出是甚麼的感情。這是我們的故事,但卻是一個迷失的故事。
暫時沒有意見

發表意見/加入最愛

您好,朋友!
立即登記成為民眾

以本主題為最愛的民眾 0
© 2007 ActualVoi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