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站緣起 | 聯絡我們 | 民眾登記
 
選擇日期,或鍵入文字

返回發聲空間
城市意識與港人身分認同、六
城市意識與港人身分認同、五
城市意識與港人身分認同、四
城市意識與港人身分認同、三
城市意識與港人身分認同、二
城市意識與港人身分認同、一
民間參與城市建設重塑身分
全球化挑戰 勤奮拼搏不再專利
城市文化政治
後九七香港認同

發表意見/加入最愛

中國 vs 香港 結構迅速崩解     意見 0/瀏覽 1   

Eric Ma ...
2007/09/28 15.58

然而,這條分析門路已部分失效。面對內地社會的急劇兩極化,「中國Vs香港」的二元結構已在迅速崩解。說體面,內地的急速發展已把港人貶為港燦。說艱苦,香港好逸惡勞的新一代又愧對內地的八億農民。再加上全球化的挑戰,港人意識到勤奮拼搏從來不是香港人的專利;東京、首爾、紐約,也有比港人更勤奮的社群。從前港人自我認同的邏輯,已漸漸言不成理。

談香港的本土歸屬問題,或可借用近年城市空間研究的思路,開拓多層次的理解和創新,以回應全球化與國族化的挑戰。無可否認,以前「有文化無國家」的香港身分,今天已不能立足。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獨特城市,與全球大城市串連、競爭。九七之後,香港是以一個城市為單位,去面對中國大陸與國際社會。

近年港人逐漸關注城市規劃:民間保護維港運動、反對西九龍官商一鎚定音、民間參與灣仔重建、公屋居民質疑領匯將公共資產私有化,凡此種種,均是城巿自覺的展現。

保維港、打官司,是港人強烈感到壯麗的維港天際線是公眾擁有的無價資源,是香港之為香港的天賦遺產;反西九、爭取參與,是港人自覺城市不單屬政客或財團,而是市民大眾有份「話事」的公有土地;留住利東街,更是市民直接介入社區重建及重構集體認同的民間行動。領匯事件的訴訟、保存古樹的訴求、紅灣半島的環保議題、七一遊行與六四集會的城市記憶,都是香港人不斷累積和創新認同的民間力量。

談香港本土認同,不能再抽象談香港人的拼搏精神,而要具體落實到城巿空間、地標、住宅、社區的層面。香港人並沒有一種神秘偉大的集體性格,所謂歸屬溫情,是要透過具體生活作息的空間(家居社群)去體現。
 
近年,最頂尖的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大都經歷工業轉型,不再依靠製造業,轉以金融、專業、創造、旅遊、品牌為競爭主力。當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在全球城市豎立地標、當不少國際機場和博物館都有互相參照的影子、當國際品牌進駐全球商場,城市的獨特本土歷史最為重要。自覺地開拓本土地理特色,就變成了本土認同的關鍵分野。

暫時沒有意見

發表意見/加入最愛

您好,朋友!
立即登記成為民眾

以本主題為最愛的民眾 0
© 2007 ActualVoi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