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度會議 主頁 English
→ 登記成為會員
最新資訊 聯席背景 活動消息 聲明立場 徵集意見 評論文章 通訊 相關網址 加入民間評審團
問卷調查
 
 

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對《西九龍聯席會議第二次公開論壇問卷調查》的分析
二○○五年一月二十日

背景

西九龍聯席會議(下稱西九聯席)的第二份問卷於2004年12月12日在土瓜灣牛棚藝術村派發,首要對象為參與當天論壇的與會人士,當中包括政府官員、地產商代表、民間團體代表、青少年中心會員、文藝界人士、及對西九計劃表示關注的人士等。與會人士可選擇會後傳真或電郵填妥的問卷。截至2005年1月18日止,西九聯席共收到(有效)問卷58份。

問卷總共分為三個部份,分別是「規劃及發展」4條、「管治」4條及「財務」5條共13條問題。其中第4題、第9題及第12題可供答題者自由填寫答案,其餘都是選擇題。全部問題允許回答多個答案。首兩個部份都有簡單句子介紹背景資料。

規劃及發展

第一至四題問有關「規劃及發展」的問題。第一題「你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最憂慮的是什麼?」有四個選擇答案。選擇「不確定這些文化設施是否合乎香港需要」人次最多,有43名;「須有高度限制」人次最少,只9名。最多人選擇的項目比第二高人次選擇的「不應規定必須有一個天幕」高出21票之多,可見多數答題者傾向重視建議設施的需要性多於西九計劃設施的個別細則。

第二題問答題者在西九計劃成為一個發展項目之前,有什麼規劃的因素是發展不足的。五個答案之中,「對文化發展的計劃不足」佔首位,共有51人次選擇這個答案。第二高的選擇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與現存文化場地的關係不清晰」,有41人次選擇。最少人選擇的是「用地準則不清晰」,只25人次,是首位的一半有少。

綜合第一及第二題,可以看出答題者對宏觀的規劃比較重視。

第三題亦問及答題者對西九計劃的憂慮,但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設施」上。最令答題者憂慮的是「文化設施難以為一般市民使用」,共38人次;第二大憂慮是「新文化設施的使用者不足」,共32人次。這個數據與第一題的最高選擇憂慮「不確定這些文化設施是否合乎香港需要」互相呼應,反應現階段提議的博物館群組、劇院和天幕得不到答題者的共鳴。雖然論者可說58人的問卷不能代表整個香港的意見,但政府亦宜在建設文化設施的議題上廣泛諮詢公眾,以解部份市民,甚至可能更多人對設立文化設施的憂慮。

第三題有答案提及「百老匯化」一詞。這條問題的設計擬用這個詞具體地反襯「藝術項目」,但郤簡單兩極化了藝術 / 文化項目和非藝文項目的關係。如「百老匯化」就是如引號內所言「娛樂化」,那末「富娛樂性的藝術節目」就應該是大家憂心的問題。所以,只有5人次憂慮的「太著重藝術發展,不足夠提供『百老匯』形式的娛樂」表面上表示答題者對「百老匯」式娛樂的設立不值一顧,但其實這個答案少人選擇,可能是出於答題者對答案的不了解。

第四題問答題者西九計劃的規劃和興建還需要介入什麼角色。沒有人選擇「不需要」,即所有答題者都認為,除政府行政部門和發展商外,有需要加入其他角色。最多人次認為加入的角色是「文化藝術社群」,共53人次;其次是「城市規劃委員會」,有42人次。這條問題亦有其他選擇供答題者自由填寫,答案包括:市民、社會服務、西九居民、設計界和專業團體。

管治

第五至第八題問答題者在管治西九計劃上的意見。第五題問「從計劃概念至選擇發展建議書等決策步驟中」要改善的地方。37人次選擇「應更強化文化發展計劃」,是四個選擇中的最多數;其次是「應在評審小組中加入更多專家改善評審程序」,有30人次。第六題問西九計劃的設施應由何人(什麼方式)管理。佔多數的是「法定非部門公務組織」,其次是「公營企業」。只有一人選擇「政府部門」。

第七題問文化設施的監管架構應由什麼人組成。55人次答「藝術文化專業人士」;48人次答「專業人士」,比其餘兩個答案「政府官員」(39)及「發展商及商業人士」(30) 的比重較高。

綜合第四題至第七題分析,發現答題者重視「文化」在西九計劃上的位置。通過「藝術及文化人士」參與1) 規劃和發展的磋商,以及2) 文化設施監管架構,答題者表達出應以「文化」作為西九計劃的核心價值。雖然這裡「文化」和「專家」都沒有清晰的介定(即管治怎樣的文化?由哪方面專家管治?),但第六條的數據顯示一定不是「政府部門」去管治西九計劃。

要留意的是,這種表態不能被簡單寫成「完全排除政府的參與」。第七題的數據沒有出現「一面倒」地對政府與地產商投反對票的現象;而第六條的數據更顯示政府應部份參與西九計劃的監管架構。第八題「監管架構的成員應如何產生?」的選擇答案中,選「全部委任」的只有2人次,大多人選擇「由合資格選民選出」(32人次);這都反映出答題者不想西九計劃完全由政府主導,而且提出要有相關的專業人士和文藝人士參與的訴求,體現公民社會制度。

財務

第9至13題問及有關西九計劃財務方面的意見。第九題的主要問題是「你是否希望提高這個地積比率以提供更多的文化設施?」答「是」的只有9名,「否」的29名,「不知道 / 不清楚 / 不了解問題」的有20名。表示不知情的答題者佔了重要比例,有兩個可能性:

1) 問題不清晰 ─ 問題前半部「你是否希望提高地積比率」是很明確的是非題;但問題產業在後半句「以提供更多的文化設施」。「地積比率」與「更多的文化設施」沒有必然關係,究竟問者假設提高了地積比率後連帶的商業利益能回饋文化建設;還是提高地積比率能令可建空間上升從而帶動文化設施的樓面面積增加?沒有清楚的思路下,答題者可能多選「不知道」。

2) 不知「地積比率」為何物 ─ 關鍵字「地積比率」不是一個容易明白的字眼。答題者可能不知道「地積比率」在西九計劃中的作用、地產商如何利用它來營利、文化設施如何與地產術語拉上關係……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建議有關政府部門、西九聯席或社區組織都有責任向大眾解釋。

第10題問及計算建天幕的預算的其他用途。只有4人「維持原判」,用建天幕的預算建天幕;多數人表示應用建天幕的預算「用作文化設施的營運」,有37人次選擇這個答案。這個數據進一步顯示答題者認同西九計劃的核心價值應為「文化」本身。

第11題問答題者「是否支持另一種財務安排」,並舉例「如把商業與文化用地分開出售以賺取發展文化設施的預算」。最多人次選擇「強烈支持」(21)。可是其他答案的選擇次數大致相約,「不確定,政府應提供更多解釋」只少首位兩個人次。出現這結果可以套用對第9題的分析,即一方面答題者不清楚問題,二是對內容不了解。但是無可厚非的,就是大多數答題者一致反對「單一發展模式」。

現時坊間對西九計劃的財務安排丈八金剛,一方面是政府為保障商人的利益而保守秘密;另一方面亦因為另類的財務安排沒有曝光的機會,以致討論不足,各人都沒有支持 / 反對另一種財務安排的底稿。相反「反對單一發展」這個口號在傳媒中比較流行,可能促使答題者在這一選擇上容易作出抉擇。

第12題有35人次認為發展商「應該有一個收益上限制」;只有兩人次表示西九計劃「應該以純商業形式運作文化設施」。第13題多數人贊成政府應全部或部份公開西九計劃的財務資料,沒有人認同它是機密而不應公開。

總結

綜合整份問卷,可看出答題者對發展西九計劃的基調是清晰的。多數人都認為「文化」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核心價值,規劃、發展及管理西九計劃應有文化藝術社群的參與。多數人對文化比對地產 / 營利上的細節更為關注,在其他意見這個自由填寫的位置上,有人寫上「欠缺文化視野」;這可能出席12月12日的多為文化界人士所致。

問卷雖未能具體地指出改善現時管治架構的建議,但有幾點主張已經明顯地表達出來,或可供未來的規劃提供參考:

  1. 不認同政府單方面管理西九龍計劃的文化設施;
  2. 管理架構應以法定組織或公營企業方式運作;
  3. 管理架構中的人員應由民選產生;
  4. 管理架構應包括文化藝術及相關專業人士。

與政府的態度相反,在財務安排上,多數答題者都認為政府應公開財務資料,而且不贊成以單一發展商的模式發展及經營西九龍文娛區。

[完]

 

返回上頁

     
 
意見板
發表意見
 

歡迎發表意見

 
 
返回頁頂
電話: 2766 3991    傳真: 2766 0189   電郵: contact@ppw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