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度會議 主頁 English
→ 登記成為會員
最新資訊 聯席背景 活動消息 聲明立場 徵集意見 評論文章 通訊 相關網址 加入民間評審團
評論文章
 
 
 
 

「即食」場地

文化場地也流行「即食」。在地盡其用的原則下,政府說,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仍有一段時間才可定案,不如先讓市民走近那片偌大的空地,興建海濱長廊,撥出五公畝土地作臨時戶外表演場地,直至兩年多後歸還。

在維港的彼岸,北角村早已拆卸,只有疏落的幾棵老樹被保留在一片向海的空地上。藝術發展局也相當苦心,與房委會達成協議,在未來兩年,讓空地變成另類「表演藝術」空間,準備搭建兩個大竹棚,讓新場地推動各類表演藝術,粵劇、話劇、舞蹈、音樂,都可以。

北角村前址交通方便;可是,西九龍卻缺乏交通配套,只得一條單程路出入,沒有停車場,也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市民又怎能方便的享用這片大地?

主辦演唱會多年的業界人士也說,香港市民習慣到紅館看演唱會,在前啟德機場搞的戶外音樂會也是蝕本收場,因為成本龐大,要作音響燈光等投資,就算是人頭湧湧,也抵消不了。對,「維港巨星匯」的慘況,還不是教訓?

北角村也好,西九龍也好,只是「即食」方案。食完即棄,既不環保,也不能持續推動藝術發展。

這種即食文化,並不是有機滋生。兩年後,當場地剛旺起來,較廣為人知,又是其存在價值結束的時候了。一切的資源,都用在搭搭建建,拆拆搬搬抬抬,之後,人去樓空,連「樓」都連根拔起,不留一絲痕跡和記憶。既然從來都不屬於那堙A就連唏噓之感都欠奉。

以我說,把現成的設施改善,更能有效持續推動藝術發展:擴大牛棚藝術村,把舊式公屋改建為藝術家基地;甚至活化古蹟,讓藝術融入社區,不是更好?

19-08-2004


黃英琦

 

返回上頁

     
 
意見板
發表意見
 

歡迎發表意見

 
 
返回頁頂
電話: 2766 3991    傳真: 2766 0189   電郵: contact@ppwk.org